鎢銅光輝的歷程
鎢銅材料是鎢和銅的一種合金,綜合了鎢和銅的優點,耐高溫、耐電弧燒蝕、強度高、比重大、導電、導熱性好,易于切削加工,并具有發汗冷卻特性,作為真空觸頭材料、電極材料、電子封裝材料以及火箭、導彈特殊用途材料等廣泛應用于機械、電力、電子、冶金、航空航天等工業 .
新中國鎢工業60年沐浴著春風雨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新中國鎢工業60年的發展歷程,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創業和崛起階段(1949~1981年)
地質普查勘探工作到五十年代后半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六十年代以后,在全國范圍內發現了不少新的礦床,又增加較多的儲量,為建設一批鎢礦采選聯合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2年建成中國首先座機械化選礦廠—大吉山鎢礦選廠,在首先個五年計劃期間,大吉山、西華山、巋美山被列為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中。隨后相繼建立起了幾十座機械化采選礦山,逐步形成了世界上較大的鎢礦采選系統。 解放初期,大連鋼廠開創了中國硬質合金的歷史。五十年代初期,新建了一批硬質合金車間,拉開了中國硬質合金工業發展的序幕。1958年建成了“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的中國首先個大型鎢工業綜合性生產企業——株洲硬質合金廠。從1953 年9 月上海燈泡廠制成首先盤<0.18mm鎢絲起步,一批鎢冶煉加工企業又相繼建成。
2、攻關和開發階段(1981~2000年)
1981年、1983年召開了全國首先次、第二次鎢業科技大會,方毅同志題詞:“振興鎢業”和“勇攀高峰”,吹響了向鎢工業科技進軍的號角,涌現了不少趕超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比如“萃取”和“離子交換”鎢冶煉工藝,相繼自主開發成功。 改革開放揭開了中國鎢鋼加工業發展的新紀元。株洲硬質合金廠、自貢硬質合金廠等企業相繼引進了國外優秀的成套生產線或生產技術,提升了中國鎢鋼的工藝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檔次,縮小了與國際優秀水平的差距。 改革開放也給鎢材加工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使鎢材產量大幅度上升,產品質量、品種、規格呈現新格局。
3、改革和創新階段(2001~2009年)
在世紀、千年的雙重交接中,中國鎢工業呈現出總量增大、效益提高、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的嶄新局面鎢鋼沖針。 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的產品進一步向高精尖方向發展;深圳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鉆生產,進入全球前4強之列;廈門金鷺特種合金有限公司研發生產鎢鋼刀具;廈門虹鷺鎢鉬工業有限公司繼續保持全球較大的鎢絲生產企業地位。 鎢資源主產地——江西的鎢產品結構繼續向高端鎢產品發展。如崇義章源鎢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的工藝生產技術也取得很大進步。 與此同時,株洲、廈門等地建立了國家級鎢的科技創新研發中心,大大提高了中國鎢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